接近尾聲。不少手機企業紛紛發佈其手機產品,其中
不乏年度旗艦機。可是當我們仔細打量和體驗這些最新的產品時,卻覺得似曾相識,並沒有給
我們帶來驚喜。
「亮點不多、產品變化不大。」一位參展商的高層對網易科技表示。
手機無疑是未來流動互聯時代的核心終端之一,在快速發展時代,手機將往何處去?相關企業
又將把力量駛往何方?中國的軍團該如何突圍?本屆MWC盛會上所呈現的種種跡象,或許給我
們思考的方向。
高端手機不再堆硬件了
本次展會最受關注的高端手機是 Samsung Galaxy S5。S5配置5.1英吋螢幕,解像度為1920*1080
、搭載2.5GHz驍龍800處理器、2G RAM及1600萬像素鏡頭。與去年四季度發售的強化版S4相比,
僅僅是在螢幕尺寸、主頻及鏡頭上略略提升。同樣, Sony 旗艦機Xperia Z2較上一代只在處理器、
內存大小以及拍照體驗上有小幅度升級。
可以看出旗艦機硬件的進化速度已經趨緩,單純靠堆砌更好元件的方法已經不是廠商們的首選競爭
策略。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市場風向變化。經過多年高速增長,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已出現了「滯漲」
「飽和」的趨勢。對於很多應用,上代旗艦機的運行效果已經足夠好了,消費者不需要升級硬件
來獲得更好的體驗,因此對新機器的需求就沒那麼強烈。廠商也不必要用這種方式來討好消費者
,畢竟大多數人不是「跑分」愛好者。
另外,減少硬件升級幅度可以令硬件成本持平甚至降低,在銷量增長受挫的情況下維持利潤。
對此廠商更強調一些新奇的功能及時尚元素,例如Galaxy S5就增加了指紋識別、心律感應、防水
等功能,當然還有時尚的「土豪金」。
轉向可穿戴設備與軟件服務
在比拚硬件已乏力的情況下,智能手機廠商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方面,尤為突出的是可穿戴設
備與軟件服務。聯想中國區總裁陳旭東對網易科技表示,「圍繞著智能手機的應用,包括軟件應
用,以及外圍設備不斷地創新,這上面會有很多機會。」
本次展會上,智能手機大廠 Samsung Sony 及華為都發佈了可穿戴設備,分為智能手
錶及手環兩大類。這些設備在設計與功能上各有千秋,但均需要與智能手機相配合使
用,可以看做是智能手機的功能延伸或者是周邊產品。
此外,手機廠商們也越來越重視軟件服務方面,在 Samsung 及LG的展台上,有大幅的海報來突
顯他們的安全產品:Knox 及Knock Code,而前者正為 Samsung 贏得美國政府及軍方的訂單。
聯想也推出了「Doit」套件,包含文件傳輸、同步及安全等應用,聯想甚至表示,安全軟件由手
機廠商來做要比第三方更合適。
雖說可穿戴設備還有不少地方尚待改進,手機廠商研發的軟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也很難,不過這
些探索對於解決目前的問題還是值得的。
國產手機機會在哪裡?
國外巨頭的前行放緩,會對國產手機有什麼影響呢?一位國內廠商高管在得知S5的具體配置後難
掩激動心情:「最大的意外就是沒有意外」,「一切都在預料中」。
這位高管回憶起兩年前的情形,2012年 Samsung 剛剛推出Galaxy Note,售價高達近6000元,國
內廠商跟進生產大屏手機,雖然也獲得不小的成績。
但是與Galaxy Note相比,硬件與體驗的差距非常明顯。
如今這種差距,尤其是硬件上的差距越來越小,這主要受益於全球一體化的產業鏈, Samsung 能
拿到的資源國內企業也一樣能拿到。
不過回到最開始的那個論斷,堆砌硬件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國內企業與國際巨頭硬件上差異減小只
能說是雙方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接下來就要比拚其他能力,從產品本身的設計體驗價格、到
成本和供應鏈控制、再到渠道與營銷。國內企業目前在這些方面都各有所長,誰能把長板做到極致
,同時又補足短板,誰才能真正挑戰 Samsung App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