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柚愛好者論壇

標題: 小米黃牛自爆 3 年賺千萬 公司被迫曬快遞數據證清白 [打印本頁]

作者: 卡魯斯    時間: 2015-2-8 16:44
標題: 小米黃牛自爆 3 年賺千萬 公司被迫曬快遞數據證清白

網路資訊來源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 ... /001920719378.shtml 

小米大戰黃牛

  小米真的 「飢餓」 嗎

  一個黃牛,兩年半時間,線下渠道分銷,最高月銷量超過 70000 台,個人資產超過千萬元。

  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為 1600 萬台。其中,約 70% 為線上出貨,30% 通過電信運營商出貨。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近日,一篇名為《一個小米黃牛發家自述:三年賺千萬》的文章在網上瘋傳,雖然小米方面拿出了 「本是商業機密」 的快遞發貨數據自證清白,但這還是再次引起了業內外對於小米 「飢餓營銷」 的激烈討論。

  小米的 「搶購」、「閃購」 模式一直被外界認為是 「飢餓營銷」,這也是一直以來貼在小米身上的最重要的標簽之一,但外界對此的評價褒貶不一。褒者認為這是令小米品牌閃閃發光的重要因素,除了蘋果和小米,其他品牌想 「飢餓」 也未必餓得了;貶者則認為這極大地影響了消費體驗,使用不當會傷害小米成功最重要的基石——「米粉」,黃牛的存在無疑是最大的副作用。

  不過,種種跡象表明:小米正在尋求供應鏈和渠道模式上的改變,畢竟如今已經估值超過 100 億美元的 「大公司」 小米,有些東西應該也必須要改變了。

  小米被迫 「曬底褲」

  這篇引起軒然大波文章中的主角是一個化名為 「老婁」 的 「第一代」 大黃牛。他說,從 2012 年 2 月開始,自己從線下渠道分銷小米手機 [微博],最高月銷量超過 7 萬台,經過兩年半時間,個人資產積累已超過千萬元。

  根據老婁透露的 「內幕」,小米的黃牛數量保守估計也多達幾十萬人,一級渠道可以從小米公司直接拿貨,全國主要有四家線下隱秘的出貨商,層層向下,老婁屬於二級渠道,終端銷售門店一般是四級渠道。而線上組織搶貨的都是小黃牛,賺的是辛苦錢。

  老婁爆料說:「其實小米 2013 年上半年之前官網出貨量並沒有宣傳的那麼勁爆。按照我們一級上線的說法,每次說幾分鐘線上銷售 10 萬台,基本上其中幾萬台都是通過我們線下渠道放出去的。線上出貨要查實際上很簡單,從快遞渠道一看就知道了。」

  面對質疑,小米公司堅決否認了上述說法,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黎萬強 [微博] 對外透露:以今年第二季度為例,小米手機出貨量為 1600 萬台。其中,線上出貨的台數為 1119 萬台,佔比約 70%,有接近 30% 的手機則是通過電信運營商出貨。

  為了證明這一數據的真實性,黎萬強還出具了來自小米合作快遞公司的 「有力證據」:小米手機主要配送公司順豐 [微博]、如風達和郵政 EMS 三家的發貨單,這三張蓋有公章的發貨單顯示:三家在今年第二季度一共發出了 1031 萬單的小米手機。除以 1119 萬台的線上總出貨量,平均每筆訂單購機 1.09 台,應該可以得出並無大量黃牛訂貨的結論。

  黎萬強將這一行為比喻為 「曬底褲」,「這樣的財務數據是不對外的,公司猶豫再三,為了自證清白,將自己的家底曬給媒體看,讓外界了解小米的真實情況,將一個真實的小米,特別是電商這一面披露給外界。」 他說。

  黃牛是基本經濟規律的產物,黃牛以官方價購入產品,然後以市場供需決定的價格進行銷售,獲得其中的差價作為利潤。只要有需求、有價差,黃牛就一定會存在。實際上,小米的去黃牛化之路已經相當漫長了,從嚴控甚至杜絕了 F 碼 (即現貨碼)、開發黃牛的鑑定識別技術、調整預售周期等等。但絕對杜絕串貨,對於小米來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件,最多只能做到降低串貨率。

  而對於 「黃牛門」,記者也詢問了小米公司公關部的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這個話題我們不想多談。」

  小米為何會 「飢餓」?

  黎萬強的證據足以證明今天小米的清白,但是過去的 3 年中都是如此嗎?其實,糾結於此並無太大的意義,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講,小米和黃牛之間的糾葛也算是 「剪不斷、理還亂」 的 「家務事」,黃牛畢竟也是小米的 「銷售員」,只不過是以小米並不喜歡的方式。但是,這次偶然的 「黃牛門」 事件,也確實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小米的 「飢餓營銷」,以及隱藏其後的小米獨特的商業模式、供應鏈和渠道真相的討論,畢竟今天的小米已經不是 4 年前的小米了。

  2010 年 4 月,小米公司成立。2011 年 8 月,小米手機第一代發布,這款號稱主要針對 「手機發燒友」 的手機,不僅是世界上首款雙核 1.5GHz 的智能手機,還擁有 1G 內存,800W 像素攝像頭等強悍配置,但價格卻只有 1999 元,而同等配置的智能手機,售價均在 3000 元左右。憑借出色的性價比,品牌不 low 而且逼格很高,小米手機一下成為國內最火爆的新銳智能手機品牌。之後歷代的小米手機以及其他小米產品幾乎都保持了非常誘人的價格優勢,不過,用戶遭遇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買不到。

  盡管雷軍 [微博] 多次強調,小米從未刻意搞飢餓營銷,用戶買不到是因為小米的產能實在是跟不上用戶的需求。3 年前,小米第一代手機上市銷售時,第一個月賣出 1 萬部,銷售額不過 2000 萬元。而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機產能達到 2600 多萬部,全年完成 6000 萬部幾乎無任何懸念,而明年年銷量過億的目標似乎也十分樂觀,增速驚人。

  易觀國際 [微博] 分析師徐昊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小米的飢餓營銷在最初階段產能不足應該是主要問題。但是目前來看,隨著用戶需求的增加和公司話語權的加大,產能應該不是瓶頸了,所以現在看來,飢餓營銷應該已經成為小米的傾向性營銷方式,摩爾定價定律在這裡面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米一直飢餓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於小米獨特的定價策略、供應鏈設計和渠道安排。

  手機行業的特點是新品上市階段成本最高,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銷量的增大,成本會逐漸下降。傳統手機廠商都是浮動定價的,通常高於成本 30% 定價,然後逐漸降價直至推出新品,即先盈利後虧損。

  而小米卻利用摩爾定律,采取了另外一個思路:先以一個較低的價格保證性價比,吸引用戶,快速形成規模效應,隨著成本曲線的向下傾斜,產品便可以開始盈利,這是一種先虧損後盈利的方式。

  而實現低價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小米產品主要采用線上銷售模式。這種方式讓小米獲得了快速的資金周轉率和接近於零的倉儲成本。在小米的賬面上幾乎不會出現 「應收賬款」,當周的生產量就是下周的銷售量,這使得小米與其他傳統手機也包括硬件廠商擁有了巨大的優勢,特別是在新品階段,預估銷量是非常難的。而小米可以按訂單生產,以實現更好地控制風險和成本。

  「大公司」 之後

  盡管雷軍一直說:I have a dream,做一家小餐館,但門口總有人排隊。但今天的小米早已不是一家小餐館,它已經長大了。2013 年,小米的估值就已經超過了 100 億美金,成為第一大國產智能手機品牌,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僅次於三家互聯網巨頭公司 BAT( 百度 [微博]、阿裡巴巴 [微博] 和騰訊 ),而這個成績的取得,小米僅僅用了 4 年時間。

  飢餓一定是一把雙刃劍。曾經,讓消費者 「飢餓」,這一著 「險棋」 在小米成了一著 「妙棋」。當小米只是一家創業小公司時,回報的誘惑顯然大於風險的擔憂,但是當小米在品牌和規模上都已經成為一家大公司的時候,對風險的考慮權重就要大很多了。

  不難發現,自今年開始小米已經開始了有意識的銷售渠道轉型,運營商渠道等傳統渠道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大小黃牛黨自知無利可圖,大多數都准備洗手不干了。

  老婁也是如此,「 從今年開始,小米手機銷售渠道開始轉型,愛施得、中國移動 [微博] 終端公司等傳統渠道成為小米手機最主要的出貨渠道,小米更像一家傳統手機公司。我們這種大黃牛對小米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了,我們中的很多人一部分轉向其他國產手機的電商品牌,另一部分像我這種,准備洗手不干了。大環境差,弄不好這兩年掙的錢再給吐出去,不值。」 老婁說。

  徐昊說:「手機這類產品,重點的銷量還是走線下渠道,而且單純地做線上渠道很難往三四線城市去滲透。所以小米未來線上線下共同發展是肯定的。」

  小米最初的市場定位為手機發燒友,是習慣於網絡的年輕人。但隨著小米進入低線城市和農村市場,這也是各家手機廠商最大的潛在空間和盈利增長點,僅僅依靠線上方式顯然是不夠的,因為那裡的消費者更倚重傳統渠道。

  按照今天小米的實力和雄心,其實完全可以不再根據預約量進行生產和銷售了,已經有豐富的既有數據對市場進行預估,至少 「產能所限」 已經很難成為令人信服的理由了。

  但是,渠道轉型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變化,甚至會影響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黎萬強說:「鏈條很長會給決策者很多錯覺,覺得賣得好就馬上追加訂單,但其實貨都在渠道裡,按照不准確的銷售量預測市場,會使生產計劃面臨很大風險,對供應鏈有很大壓力 。」

  徐昊說:「黃牛問題的根本在於這個市場有渠道空間。小米不會單純地只做線上,所以他們走線下渠道就必定會面對不同的經銷商。如果真的想解決黃牛問題,有一點就是要做到供過於求,但是這顯然違背了小米的市場策略,所以未來仍然會有黃牛發展的空間。」

  他認為:「搶購這種形式對於小米來說造勢是更主要的一點,營造出這種一機難求的現象,同時利用這種方式來調動用戶的需求量。可以說目前小米的這種策略還未見到失敗的跡象。但是預計小米未來還會對營銷方式做出改變,不會一味地做這種市場策略。因為一旦用戶對於智能手機的需求不再增長,或市場已形成飽和的情況下,這種方式有可能會影響到小米的品牌形象。」

  「黃牛門」 爆發之後,雷軍曾在微博上發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目前小米絕大部分產品已保證供應,小米網隨時有貨,比如小米移動電源、小米電視 2、小米平板、紅米等。小米 4、小米手環還在擴產,爭取早日開放購買。」 盡管使用了 「爭取早日」 的保守承諾,但其中的底氣還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作者: 卡魯斯    時間: 2015-2-8 16:45
沙發自己做
看完之後,想不變黑米都難

所謂的一線黃牛,還可以直接跟小米拿貨
雖說數量要很大,但這樣賺差價就回本了
作者: 卡魯斯    時間: 2015-2-8 16:46
板凳也.....
來源網址 http://it.sohu.com/20141013/n405049658.shtml

隨著小米手機快速崛起,其背後的市場營銷、粉絲經營、渠道銷售也引起產業各方強烈關注。
  從今年8約底開始,《壹觀察》陸續奔赴北京、深圳、成都、廣州、濟南、南京、石家莊等10多個城市調查國產手機渠道之變,接觸到了很多國產手機區域渠道商和分銷商,其中不乏小米在全國的主要線下渠道。
  在深圳,筆者有幸結識了小米在華南區域主要的“黃牛”之一“老婁”(化名)。作為小米第一代“大黃牛”,老婁從2012年2月開始從線下渠道分銷小米手機,最高月銷量超過7萬台,經過兩年半時間,個人資產積累已超過千萬元。以下是《壹觀察》與老婁的談話整理文章的第一篇。
  《壹觀察》:最早是如何成為小米黃牛的?
  老婁:好吧,叫“黃牛”也不為過(笑)。我在深圳待了12年,最早買過索尼筆記本、佳能數碼相機,什麼賺錢就賣什麼,2012年之前還賣過近三年的蘋果、三星、HTC水貨手機。2012年春節後,一個渠道大哥建議我做小米手機,當時正好蘋果水貨手機也在走下坡路,於是就以花20多萬嘗試進了100台,沒想到兩天我賺了近2萬元,從此之後主要做小米,兼做蘋果水貨,還有一些運營商的蘋果、三星拆包機。

  《壹觀察》:小米黃牛有多少人?
  老婁:有多少人我不知道,幾十萬人應該有的,不過這不準確,其實主要分為三大類:
  1、小白和兼職。其實就是在小米官網搶F碼,然後直接在各個黃牛Q群中轉賣,一般不會進行實物手機進行交易。每月收入在幾百塊至2000元不等。
  2、中小黃牛。一方面,他們會直接從各個渠道蒐集F碼,然後購買為小米手機直接銷售,另一方面也會從我們手中直接拿貨,掙得是辛苦錢,每月收入也有近萬元不等。
  3、大黃牛。我們就屬於這一類,但實際上我們也可以被稱作半官方線下渠道銷售。因為我上線在小米直接拿貨,屬於一級渠道;我們屬於二級渠道;省級屬於三級;再往下市縣級和門店經銷商屬於四級,就直接開賣了。

  《壹觀察》:你的上線直接從小米拿貨?
  老婁:是的,小米主要有四家線下隱秘的出貨商,主要面向華北、華南和西南市場,這跟其他大型國產廠商渠道佈局很相似,正規的也是這三家。還有一家規模很小,但跟小米人脈很深,單批次拿貨都是10萬台量級起,不過並不穩定。

  《壹觀察》:你們直接從小米拿貨?
  老婁:線上組織搶貨的掙得都是辛苦錢,是小黃牛。我們拿的貨都是小米官網每次預約開售,從線上返到線下的部分,靠的是關係和信譽,我每個月能拿到1萬-4/5萬台不等,流水都在幾百萬元,這主要看小米放貨的批次和節奏,以及小米對我們一級渠道放貨數量的需求。

  《壹觀察》:線上返到線下的部分,能不能具體講下?
  老婁:其實小米2013年上半年之前官網出貨量並沒有宣傳的那麼勁爆。按照我們一級上線的說法,每次說幾分鐘線上銷售10萬台,基本上其中大幾萬台都是通過我們線下渠道放出去的。線上出貨要查實際上很簡單,從快遞渠道一看就知道了。
  小米手機價格被爆炒,我們起了主要作用。中國人習慣買漲不買跌,我們通過線下渠道層層加價,造成一個貨源稀缺,價格被爆炒,“一機難求”的現象,小米再通過媒體和互聯網平台把消息釋放出去,再配合淘寶中小黃牛的線上炒貨,小白們自然就關注,並來官網進行搶貨。搶不到,跟朋友們一喊,或通過微博抱怨,自然吸引了更多人搶購。這實際上才是線上和線下的渠道互動,互相借力,大家一起掙錢。

  《壹觀察》:你們從上線拿貨,怎麼向下線銷售,利潤和銷量怎麼樣?  
  老婁:其實我們也是風險很大的一個環節。上線拿貨後第一時間分銷給我們,時間差不大,他們是可以保證利潤的。而我們再向下的省級、市縣級實際上對價格比較敏感,沒錢的生意誰會做。我們要保證下線必須賺錢,而且持續賺錢,因此壓貨的風險很大一部分都在我們這個二級環節。
  對於我個人而言,賺錢最多的機型是米2S,這是小米最賺錢,出貨量最大,銷售時間最長的機型,因此也給我們留下了足夠的操作空間。我2013年12月份是拿貨最多的一個月,近7萬台,因為小米年底要沖銷量(註:小米官方數據2013年出貨1870萬台,其中12月單月出貨達322.5萬台)。不過這也是我們行內最不賺錢甚至虧損的一個月。因為大規模出貨,市場飽和,再加上小米官方宣佈降價,造成渠道壓貨甚至甩貨,那批貨沒有一個掙錢的,我單月虧了好幾十萬元。不過從2013年整體來看,我大約出了10多萬台,賺了約460萬。

  《壹觀察》:單月或單款虧了,小米會補償嗎?
  老婁:說實話,跟小米的人打交道有兩點感觸非常大:
  1、小米的人很年輕,身上帶的傳統廠商的臭毛病不多,相對很乾淨,敢吃回扣的人不多。跟傳統分銷渠道那種滿嘴跑火車的大忽悠們也不一樣。他們的思想還是很不錯的,基本上說到做到,說白了就是很少坑我們。
  2、小米是全產品操盤思維,跟其他國產手機廠商單款操盤概唸完全不同。比如他們米3賣的不好,我虧了錢,他們就用紅米、米2S通過線上返線下的方式給我們。小米電視虧了錢,他們就會用米4供貨,也就是總會留一款賺錢的產品給大家,總給我們留了利潤空間,總讓我們對接下來產品有盼頭。

  《壹觀察》:小米電視你們虧錢了?
  老婁:應該說從沒賺過錢,小米給我們上線的任務是每個季度5000台,我現在庫房裡還壓了近200台。但是小米據說電視今年放量是內部死命令,所以他們近期在拓展公開社會渠道,配送城市據說也超過了200個。

  《壹觀察》:其他小米產品賣的如何?路由器和平板呢?  
  老婁:應該說除了手機品類,小米其他產品在黃牛渠道銷量都不好。手機品類是線下銷量遠大於線上,路由器、平板、電視則是線上銷量遠大於線下。我覺得這根小米的用戶群年齡和收入分佈有很大關係。我現在最賺錢的是小米配件,比如小米電源什麼的。

  《壹觀察》:現在賣小米手機也不怎麼賺錢了?  
  老婁:從今年開始,小米手機銷售渠道開始轉型,愛施得、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等傳統渠道成為小米手機最主要的出貨渠道,小米更像一家傳統手機公司。我們這種大黃牛對小米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了,我們中的很多人一部分轉向其他國產手機的電商品牌,另一部分像我這種,準備洗手不幹了。大環境差,弄不好這兩年掙的錢再給吐出去,不值。

  《壹觀察》:那以後準備做點什麼?
  老婁:做什麼還沒想好,這三年沒黑沒白沒有休息日,欠家人太多,準備看看再說。這兩年其實要感謝小米,個人資產積累已超過千萬元,財務已經自由,在深圳也有兩套房子。或許下次見面,你可以叫我婁老師。
作者: 卡魯斯    時間: 2015-2-8 18:21
就算曬快遞發貨量資訊
也不代表說,出貨不是出給黃牛,而是出給一般買家
在小米眼中,買的都是買家,管你黃牛還是誰
只是既然搞這種飢餓模式,卻將每次搶購量壓制住
甚至也沒公佈每次搶購,有多少量來提供搶購,這樣誰都會認為他跟黃牛有內情
加上黃牛自己都爆料了,那要一般米粉,還會繼續認同小米
真的很難
作者: p205jack    時間: 2015-2-8 20:46
人紅是非多.棒打出頭鳥
小米終究是公司變大了
當然緋聞就變多了





歡迎光臨 米柚愛好者論壇 (https://mi.ezbox.idv.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