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柚愛好者論壇

標題: 關於開發版5.3.20取消“直接顯示螢幕密碼介面”的說明 [打印本頁]

作者: StevenChen0616    時間: 2015-3-26 00:33
標題: 關於開發版5.3.20取消“直接顯示螢幕密碼介面”的說明
本帖最後由 StevenChen0616 於 2015-3-26 00:33 編輯

上週五(5.3.20)更新的開發版刪除了“直接顯示螢幕密碼介面”的設定選項


大概內容:

1.     為什麼刪除這個設定選項

2.     刪除後的好處

3.     刪除後的壞處


一、為什麼刪除這個設定選項:

因為我們預設關閉“防誤觸模式”。同樣是在上周的開發版更新中,我們預設關閉“防誤觸模式”(設定>其他進階設定>顯示>防誤觸模式),關閉這個功能會帶來一個副作用:


手機螢幕隔著薄的紙或布都是可以操作的,如果在口袋中因為某些原因被喚醒了,那麼就可能會出現錯誤操作。


你們可能會問了:那又怎麼樣?

對於使用數字密碼解鎖的使用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場災難。數字密碼輸完4個數字就直接確認了,如果用戶開啟了“直接顯示螢幕密碼介面”+關閉了“防誤觸模式”,那就可能出現連續輸錯幾次密碼。


你們可能又會問了:那又怎麼樣?

連續輸錯密碼手機會被鎖定,並且,隨著輸錯次數的增加,鎖定時間也會增加。可以通過輸入小米帳號密碼解鎖。不過如果使用者忘記了小米帳號或密碼,或者說正處於無網路狀態下(比如:做火車、沒有基地台、訊號差、坐飛機等),又或者是根本沒登入小米帳號,那手機就廢了。這時能怎麼辦?只能通過刷機來解決


這……可以說是災難性後果吧。


你們可能又會問了:這機率也太小了吧!恩,機率是小,但一旦遇上了就是災難性後果,所以預防措施還是要有的。就像開車要繫好安全帶一樣。


聰明的用戶可能就會問下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們要預設關閉“防誤觸模式”。


因為它不好使用,經常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還記得解鎖時經常遇到的那個橙色示意圖嗎?這個橙色的示意圖很容易出現,通常在你還沒看清楚內容的時候就消失了。用戶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反而覺得非常干擾。


總的來說,它給用戶(而且是所有用戶)帶來的騷擾多於好處,所以我們決定預設把它關閉。


當初做“防誤觸模式”,是因為使用者在論壇有很多誤觸回饋,我們無法逐一排查原因,所以做了這個並不完善的功能。


       其實,鎖屏最重要的作用不就是防誤觸嗎?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取消防誤觸介面,把這項工作交還給鎖屏本身。未來我們會在主鎖屏介面上加入更多的防誤觸判斷,比如:只響應單點觸摸操作,加入解鎖軌跡的判斷(也就是無視那些詭異的解鎖軌跡)等等。


        MIUI 6的解鎖手勢是任意位置上滑即可,不用像V5那樣要長按解鎖圈,並滑到特定位置,解鎖更加方便了,減少了刪除“直接顯示幕幕密碼介面”帶來的不便性。


二、刪除“直接顯示幕幕密碼介面”的好處:

1.最大的好處當然是前文提到的避免災難性後果。

2.目前在鎖屏上可以有幾種功能:左滑進入相機、右滑進入智慧家居、鎖屏通知、鎖屏音樂(內測版已有,很快進開發版)等等,如果允許跳過鎖屏直接顯示密碼,這些就都用不

了。另外還有鎖屏桌布、鎖屏上顯示的日期等資訊都看不了。


三、刪除“直接顯示幕幕密碼介面”的壞處:

1.對於用了密碼,且之前開過這個功能的用戶:解鎖由原來的1個步驟變成2個步驟(和V5相比,MIUI 6下跳過主鎖屏並不費力)。

2.使用內建或其他音樂app + 使用了鎖屏密碼 + 之前開過此功能的用戶:解鎖由2個步驟變成3個步驟。

這就是刪除這個功能的壞處了,雖然這確實是壞處,但比起前面提到的災難性後果,它的影響顯得很小。


結論:

1.如果保留“直接顯示螢幕密碼介面”: 有可能出現手機被鎖死,只能通過刷機解決的情況。

2.如果刪除“直接顯示螢幕密碼介面”: 解鎖多了一步。


MIUI開發組衡量了一下,還是選擇把它刪掉了。



作者: Bachelor    時間: 2015-3-26 14:06
提醒一下,我覺得字太小了
連沒近視的我都很吃力才把全文看完
建議把字型放大些
否則應該很多人會自動pass這篇
但這個功能的變動往後加入穩定版後應該會影響到部分人的使用習慣
大家還是可以注意一下
作者: rismy    時間: 2015-3-26 15:23

我沒有在用螢幕密碼,所以於我無影響(飄過


作者: 紅米使用者    時間: 2015-4-10 08:46
關於直接進入解鎖畫面
「4月9號更新:已加回開發版,週五更新5.4.10開發版就可以咯:)」
http://www.miui.com/thread-2424714-1-1.html




歡迎光臨 米柚愛好者論壇 (https://mi.ezbox.idv.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