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白剛
過去是供應決定需求,這一時代發展到今天,價值鏈倒了過來,需求決定供應。
營銷的主流趨勢是,供應鏈整合已經完成,需求鏈競爭時代已經到來,今後所有
的努力必須從這裡展開。雷軍告訴你,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專註、極致、
口碑、快”。他已經告訴你了90%的成功經驗,但剩下的10%才是真諦。
小米公司的關鍵點不在業務規模上,而是打好平臺模式的根基。
2013年是小米的戰略轉折期,他們從低端智能手機的產品供應商成功轉變為年輕
一代人的數位生活的伙伴—小米手機(擴展到更低端的紅米)、小米電視、小米盒子
、小米路由器、攝像頭和耳機等小米配件、米兔玩偶等周邊產品…圍繞年輕人的生
活方式,小米逐步展開產品的系列化,從單一產品供應商轉變為綜合解決方案供應
商,小米的平臺模式正式架構成形。
這是我一直講的,小米的真正戰略意圖:以小米手機來聚集顧客,通過一系列的營
銷手段來構建顧客社區、呼應顧客價值觀、深化與顧客的一體化關係,再圍繞著顧
客的生活方式成為綜合供應商,小米的未來成長空間不可想像。
接下來的成長只是戰略步驟的問題:
其一,小米可以圍繞著現有顧客進一步擴展產品系列,看到哪一個領域市場空間足
夠,而競爭對手又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小米就可以先延伸到哪,反正是整合產業
鏈,小米根本用不著考慮生產或採購的統一性,新領域的進入成本很低;
其二,小米也可以在現有產品線下擴展用戶,區域擴張則走向港澳台和東南亞等海
外,細分市場擴張則如小米向紅米的延伸,未來隨著這群顧客的成長,小米自然可
以向中高端延伸,直接衝擊三星或蘋果。當然,更可能的是兩步同時進行。任何一
種道路,都沒有市場上的障礙,小米需要做的只是發展管理能力,使其適應成長速
度。
平臺模式的威力就是在此!有了模式,通過顧客口碑的傳播力量,小米在2014年的
業務成長並不很難。小米的戰略意圖也很清楚,要進一步搶奪年輕消費者,使其聚
集到自己的平臺之上。所以,小米手機要在2014年供貨4000萬部,不是為銷量,而
是搶奪年輕消費者。
小米公司的關鍵點不在業務規模上,而是打好平臺模式的根基。如此,小米模式就
不會倒塌,小米公司就有機會跟隨顧客同步成長,成為行業領袖。雷軍先生對這一
點是非常清醒的,提出小米要“堅持三項基本原則”,恰是針對平臺模式的三大根本
點,也是小米持續發展的基礎。
第一,小米始終堅持和用戶交朋友。雷軍先生說,和用戶一起玩,給了小米持續奮
戰的動力和不斷創新的源泉。“前幾天我們舉辦的小米爆米花年度盛典上,很多和我
們並肩相伴數年的米粉來到現場,回憶一起走過的日子,他們甚至會激動得流下眼淚
。米粉一直在關注著我們,我們一定不能辜負這份厚誼”。
小米深知,用戶是根本。企業的重心不是產品,而是用戶。這個道理不再贅述,詳見
之前我的老師包政先生的文章《需求鏈競爭時代已經到來》。同樣是做平臺,小米和
海爾是略有差異的。小米是在構建“用戶的平臺”,企業與用戶互動、用戶與用戶互動
,最終企業與用戶關係得以深化;海爾是在構建“員工的平臺”,企業與任何在冊或不
在冊的員工建立合作機制,激勵他們成為自主經營體,獨立去滿足用戶需求。
海爾有退化為中介的風險,類似集貿市場—海爾建立規則、出讓攤位,讓自主經營體
擺攤,讓他們與用戶雙向選擇。地理上的集貿市場,能靠位置的壟斷優勢維繫顧客;
海爾的平臺靠什麼維繫顧客呢?如果沒有統一的顧客基礎,自主經營體很容易分散化
,恐怕很難與組織起來的競爭對手抗衡。
小米的用戶平臺更有力量。小米的業務重心是智能手機,但工作重心是小米網及其線
下服務體系—這是小米深化顧客關係的有力武器。他們通過爆米花節、同城會、才藝
秀等若干與產品銷售無關的活動,讓顧客認識到小米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與他們零距離。顧客關係不斷強化,小米就有不斷整合產品的強大基礎。所以,除了
與用戶一起玩,小米在2013年還建立了18家小米之家旗艦店、436家維修網點等,都是
在不斷強化平臺的聚合力。
現在是粉絲經濟時代,只有與用戶交朋友才能有更好的生存基礎。所謂粉絲經濟,指
的是我購買你,是因為我喜歡你,而不是你有特色。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出於降
低決策時間成本的考慮,會對信息進行選擇性過濾,大量信息會被直接篩掉。但粉絲
不會過濾你,只會過濾競爭對手。
第二,小米始終堅持產品為王。雷軍先生說,“小米要追求超高性能和超高性價比,提
供能讓用戶尖叫的產品,這是小米的立身之本,是小米一切商業模式、產品策略、營
銷方法成立的前提”。
用戶是根本,產品就是基礎,產品競爭力是爭奪用戶並強化用戶關係的基礎。小米以極
致精神追求產品競爭力,這是從賈伯斯那領悟到的,值得所有企業效仿。建立產品競爭
力,需要做好兩點:其一,走到顧客生活或生產方式當中去理解顧客需求,即進入顧客
價值鏈;其二,在客戶綜合體驗上超過競爭對手,即對標。
小米的成功告訴我們,決定產品競爭力的是綜合體驗,不是單一的產品特色。產品本身
不是目的,只是用戶解決問題或滿足需求的手段。用戶需要的不是產品,而是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的綜合體驗決定了顧客滿意度。而且,性價比還要很高。互聯網最大程度地
消除了信息不對稱,使得品牌附加值趨於合理化,越來越靠近產品價值。品牌的最大意
義不再是獲得超額利潤,而是獲得顧客忠誠,讓顧客產生持續購買,並推薦別人購買。
當然,奢侈品是例外。奢侈品賣的不是產品,而是特權。
第三,小米始終堅持與伙伴合作共贏。雷軍先生說,“小米的成績是和富士康、英華達、
高通、聯發科、英偉達等攜手達成的,我們將跟優秀的合作伙伴一起開創行業新格局”。
卓越企業都是產業價值鏈的組織者。隨著社會的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發達,分工之後的協
同也自然變得困難。能把專業分工體系組織起來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產業領袖。但組
織產業鏈並非容易,組織者必須有能力帶動分工體系創造價值,並能合理分配價值,才
能維繫合作體系的持續發展,即共贏。
合理分配價值,是指價值鏈組織者掌握著價格制定權,有責任依靠價值分配規則來維繫
產業生態。價值分配是以價格體系來實現的,從零部件到用戶的各級交付價格表現了價
值在各個合作者(包括用戶)之間的分配。
沒有共贏的理念,任何企業都無法持久。常有人有“贏家通吃”的思想,認為誰成為價值
鏈組織者,誰就掌握了價格制定權,也就有了價值分配的話語權,就可以為自己謀取最
大利益。但過度謀私利,必然破壞合作生態,最終破壞的是整個產業鏈的生態基礎。皮
之不存毛將焉附,最後大家一起滅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李冰父子創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延續如此之久,根本首先在於“共贏理念”,體現在“低做
堰、深淘沙”的原則上。低做堰,才能平衡河流上下游各個村莊的利益,避免戰爭;深淘
沙,才能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合理化保障自己的用水利益。這種理念適用於企業,低
做堰是設立合理價格,與供應鏈和顧客共用價值;深淘沙是創造價值、提高效率、降低
成本,讓產業鏈在客戶端具有更大的競爭力,自己的生存條件自然會變更好。
創造價值的能力或者來源於掌控技術和資源,或者來源於掌控顧客。小米沒有核心技術
能力,但創建了顧客平臺,掌控了顧客,進而“挾顧客以令諸侯”,成為價值鏈的組織者。
小米的“三大堅持”是商業領域的鐵律。你的企業若能做到,同樣會在競爭格局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