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mtpos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13951945838.jpg
鈦媒體注:先講一件發生在鈦媒體編輯部的真實小事:負責對外合作的某美女對自己的某國際大牌手機(安卓系統,本著職業道德這裡將大牌名字隱去)抱怨不斷,苦惱於手機的系統和UI體驗很差,桌面整理功能更是shi的令人傷心。鈦媒體首席IT編輯葉大師拿過手機,幾分鐘裝好一個小米桌面,還特意選擇了姑娘喜歡的粉嫩風格,姑娘遂大喜,至此辦公室再聽不到抱怨聲了。
這件小事,讓我們開始重新審視小米生態中到底什麼是核心。事實上小米硬件好也罷,讓你用的不爽也罷都依然是硬件層面的老生常談,我們認為,小米在系統優化方面所做的事情反倒更具有關注價值。天天談論小米的外形和肉體,不如關注下小米的靈魂。來看鈦媒體葉大師的獨家點評:
近日,關於紅米NOTE和小米平板的話題炒得沸沸揚揚,大家都很關心小米出什麼新玩意兒。不過無論是紅米NOTE還是小米平板,無論哪個會火爆,其玩兒法已經不會有太多的新意了,互聯網賣硬件那一套小米早已經爛熟於心了。
不過,3月15日MIUI_ROM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的一條微博,倒是透露出小米一些新的動向,頗值得玩味。這條微博這樣寫道:
#“小米系統”有獎爭名#不用刷機的MIUI來了!一個超級APP,集成了MIUI最核心的功能。桌面、撥號、短信、聯繫人、雲服務等便捷又極具人性化的MIUI體驗,一鍵安裝即可享受!她,叫什麼名字?由你來決定!
根據可查的資料顯示,“小米系統”是小米正在開發的一款介於“小米桌面”和MIUI_ROM之間的一個產品。
相對於MIUI_ROM而言,小米系統更輕,不需要深入到系統層做底層的硬件適配;而相比於現在的小米桌面、小米系統更重,除了接管安卓系統的桌面以外,還自帶了很多準系統級的應用,比如撥號、短信、聯繫人、雲服務等。
如果說紅米手機是小米向下試探的一次突破的話,小米系統就是小米將其生態系統鋪向更廣泛安卓用戶的一次豪賭。
小米系統的邏輯其實並不復雜。MIUI基本上是目前業界公認的操作體驗最好的安卓版本之一,也是小米的靈魂所在。把這些優點剝離出來,很有可能可以在安卓(主要在國內)之上構建一個完全屬於小米的移動互聯網王國。
靠10%的市場份額?算了,必須擺脫硬件之困
小米雖然造就了一種全新的硬件銷售模式,逼的競爭對手們競相模仿,但是承載著小米移動互聯網之夢的MIUI,卻始終只能被困在小米自產的硬件裡。
小米的硬件再牛,但在整個智能手機盤子中的市場份額依然處在一個尷尬的水平:2013年,小米宣佈出貨量是1870萬台,雖然已經是一個令業界驚嘆的數字了,但在中國全年3億多(數據來源)的總出貨量中還只是一個很小的比例。即使小米預計在2014年做到4000萬的出貨量,在IDC預計的4.2億部的總出貨量中,也只能占到10%的份額;而加上智能機原來的保有量,小米的市場佔有率將被進一步稀釋。
而MIUI_ROM作為小米手機的前哨和補充,一直長期存在著,並正在嘗試把完整的MIUI體驗移植到其他型號手機上。但ROM這種模式實在太重了,拋開後端開發適配各種機型的繁重工作不談,單需要用戶刷機這一項就把大多數人用戶擋在了門外。
發展4年後,除去小米手機自己的銷量,MIUI_ROM在小米手機之外的裝機量估計在幾百萬上下,並不是一個很亮眼的數字。這個數據,對於一個立志成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級產品的小米公司,不到10%的市場份額其實是很難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的。
另外一方面,小米從一開始就不是以銷售硬件為願景,而是要打造以MIUI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平台。到目前為止,小米的生態系統包括了應用/遊戲分發渠道、在線視頻/音樂、在線閱讀、個人云服務等各方面。
互聯網服務往往需要海量的用戶支撐,小米手機的早期的發展為這些服務的建立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真的要大成,這些服務必須從小米的硬件中走出去,去拓展更加海量的市場。
拿開頭故事中提到的“小米桌面”來說,該產品在推出一年後,已經做到了200萬的活躍用戶,其成長比MIUI_ROM要高的多。此時強化小米桌面模式成了一種水到渠成的選擇,不過此時,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桌面了,它將帶著小米的服務和內容一起登陸到用戶的手機中。
小米系統不僅僅把MIUI的體驗帶到其他手機上,還可以通過底層應用和服務,把用戶的數據劫持至小米打造的生態系統之上。可以安裝在任何安卓手機上的小米系統,其想像空間比做軟硬件一體化的小米手機更大。
如果說小米手機是小米帝國的航空母艦的話,小米系統可能就是小米殺人敵人內部的三角洲部隊,出其不意闖入取其首級還沒有大面積留血衝突。
“國中之國”的風險
雖然小米手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無論如何小米手機的成功都和安卓系統的發展密不可分;無論小米對安卓做了多大的優化,其核心都還是安卓系統。小米只是在安卓之上建立了其自己的“國中之國”。雖然安卓是一個開源開發的系統,但是在安卓之上,參與各方一直進行著各種博弈。
對於谷歌來說,統一安卓的體驗並保持自己對安卓的絕對控制是其核心利益所在。雖然也有亞馬遜、小米這樣的企業,利用安卓構建著自己的整套的系統,但這樣的應用得不到谷歌任何的支持和保障,谷歌也不會在新版本更新的時候把這些企業的需求納入到考慮中。
這是小米的一個長期風險,這對現階段的小米來說這種風險還無需做太多考慮。不過,一旦小米桌面裝進了其他終端廠商的機器並接管一切——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國中之國“的時候,估計終端廠商們也不會對小米客氣了。
對於終端廠商來說,其自帶的服務直接關係到其利益,如果悉數被小米的服務替代,很有可能會引起終端廠商的抵抗。
目前,各個終端廠商都在加大自有生態系統的投入。各個廠商在應用商店及雲服務方面的投入都不菲。聯想就曾經向鈦媒體透露,其係統開發人員比谷歌的安卓團隊還大。在如此高的投入情況下,終端廠商當然不願意其軟件服務被第三方關閉或替換。
就在去年,360曾推出卸載廠商預裝應用功能。而就在該功能推出的同一天,360遭遇各方的合力圍剿,被各大終端廠商的應用商店“聯合”下架。故事的結局,在360做出了一定的妥協之後,才逐漸在各大終端商店裡恢復了下載。
而小米系統的做法雖然沒有”卸載“官方應用,但其對系統的深度接管,客觀造成了對官方預裝軟件的替代,不知道該系統推出的時候會不會遭到終端廠商的抵制。
不看廣告看療效
當然,以上的一切都只是基於現在所獲得信息的推測,至於小米系統到底能有多少的能量還需要看上市之後表現。
小米作為一個新興力量快速崛起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其不同以往的開發模式,其核心是便是“試錯”。這其實便是《精益創業》中所倡導的開發模式。在一款產品真正投入市場之前,此前所有關於用戶需求不管對不對都只能被稱為“假設”。
而“精益創業”所追求的便是在提出假設後對這些假設的驗證。驗證可行就繼續改進,驗證假設錯誤就放棄。假設的驗證速度便是這個企業速度的體現,而所開發的功能能點數量反而無關緊要。
這種開發方式相對於傳統的瀑布流開發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對無用需求的投入,使得資源都可以花在應該花的地方。
小米桌面可以說是小米下一個階段一個不同於之前軟硬件一體化銷售的一個新“實驗”,至於實驗的結果,那還需要實驗本身來給出。(本文為鈦媒體原創)
(本文係作者@ 葉元授權鈦媒體發表,並經鈦媒體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和本文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