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reinhard 於 2014-3-7 01:40 編輯
新聞來源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3月6日中午在廣東團駐地接受集體採訪。他表示,
「上午握到了總書記的手,我說我是小米科技雷軍,總書記說他知道小米手機。我很想
問問能不能請領導用小米這樣的國貨,但人太多,實在沒好意思說。」
針對今年在兩會上提出的建議。雷軍表示,作為人大代表,他本屆的目標是改善創業環
境,去年他提出的建議是有關商事制度改革,一年來已有了很大改善,還被寫進了政府工
作報告。他最關注的是修改《公司法》的優先股條款,雷軍舉例說,在國內目前是同股
同權,如果你投資100萬佔股10%,那麼一旦企業歇業,就只能按照10%得到補償。但實
際上,在美國就有所謂的優先股,先保障投資者的投資,再按比例分配利潤。同時還有
AB股,即一股享有多股的投票權。
雷軍認為,在中國引進各種類型的優先股,能極大的改善投資環境,使資本流通更活躍
,創業變得更容易,解決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單一和創業生態不良的問題。但對於阿里
巴巴因主張AB股在港上市受阻礙,雷軍也表示,不同市場有不同的定位。AB股更多
地強調的是創始人價值,同股同權更多地強調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不同市場有不同
的定位。
雷軍還帶來了有關大數據的建議。他表示,大數據要從國家層面考慮,有系統的方案,
當務之急是要有規劃,現在還像十年前談電子商務一樣,只把它當做一個時髦的詞。
「不涉及國家安全的,由公共財政支撐的數據應向全社會開放。」
「比如說現在公共汽車上都有監控,政府部門掌握每一輛公共汽車的到站信息,能不
能把它開放給手機應用開發商,這樣你在寫字樓上可以看好了到站時間再下去。」
而大量的數據還能幫助改善公共汽車調度和公共路線安排。此外他建議建立數據
交易平台,「淘寶、小米都擁有大量的數據,能不能把隱私剝離後加以交易?」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大數據有可能侵犯網民個人隱私已經成為社會上普遍討
論的話題。對此,雷軍表示,互聯網是雙刃劍,首先要立法。「明確哪些數據是屬
於個人的,哪些數據是屬於經營者,經營者洩露了個人的數據,到底有什麼處罰,怎麼
打擊這裡面的犯罪,比如惡意攻擊,竊取資料。目前有相關的法規,但處罰的很輕。」
說到小米本身,雷軍表示,小米5年內不考慮 ipo,現在最關心的問題是解決嚴重的供不
應求。小米今年力爭將產能提升至4000萬台。小米的經營模式的核心就是互聯網
思維,也就是體驗和口碑。雷軍幽默地表示:「互聯網思維其實是群眾路線,從群眾
中來,到群眾中去。鼓勵用戶參與,比如小米的用戶幫我們把UI移植到了175款手機
上。用這種方法結合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迸發的創造力是不可想像的。」
「我為什麼一直在講互聯網思維,因為我和互聯網老大們不一樣,我作軟件出身,是
差點被他們革了命的人,用了十幾年才大夢方覺醒。害怕被顛覆的一群人,必須好
好研究一下互聯網。」
談及近期的互聯網熱點。雷軍表示,馬克‧扎克伯格創辦FACEBOOK沒讓他吃驚,
但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讓他「驚到了」。「我和馬克聊過很多次,每次都有
很大壓力,因為他看起來完全像個中學生,卻是互聯網巨頭的掌門人。但這次收購
,其胸懷眼光魄力都是上上之選。」
談到快的和嘀嘀的「打車燒錢大戰」,雷軍對此評論說:「看上去是意氣用事,但其實
騰訊和阿里合演了一個對移動支付最好的廣告片。打通移動支付環節,移動互聯網
就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小米也會隨著產業的進步,作一些嘗試,但不會大規模進入互
聯網金融和支付,只是為了自己的核心業務作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