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idaschen 於 2014-4-30 16:02 編輯
小米手機的陪襯
當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離開MIUI 的時候, 小米公司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在用戶、 口碑基礎尚存, 而在適配上卻呈現疲態的形勢下, 為了保障MIUI 所承載的服務盈利模式, 小米以硬件來擴大利潤、 增強用戶粘性並且進一步變革中國Android 軟硬件生態的擴張勢在必行. 而他們的殺手鐧就是小米手機. 1999 的超低價格, 頂級配置, “為發燒而生” … 各種宣傳, 一方面吸引MIUI 老用戶購入小米手機, 另一方面也開拓了新市場—— 很多大學生覬覦小米手機的超高性價比, 成為了小米的用戶.
但是, 儘管小米手機提供了最完整的小米系體驗,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 獲取小米手機的成本反而是三者中最高的. 即使在今天, 購買紅米手機依然很難一次成功, 身邊很多同學朋友都因為無法直接在官網上搶到而選擇在淘寶等渠道加價購買. 在這裡不討論小米手機是否玩期貨和飢餓營銷, 但這顯然是砸了小米手機”高性價比”的招牌. 而在這個時間點上, 小米也轉移了宣傳重點, 開始不斷宣傳小米手機的配置高, 跑分高, 性價比高, 減少了提到MIUI 中人性化本地化改進的次數—— 實際上在我印像中, 自從小米手機出現之後, 我就再沒看到小米官方那麼高調地做MIUI 人性化功能的宣傳了.
而實際上, 在MIUI V5 時代, 小米手機的配置與使用體驗並不比刷了官方支持的MIUI 的其他廠商高端機型要好. 這點可以體現在相機/屏幕/其他各種硬件素質等很多地方— — 畢竟1999 就是1999, 沒辦法和那些動輒3000、 4000 的高端機比. 而實際上, 小米手機似乎也從來沒打算做高端, 從小米手機1 開始就是打性價比牌, 走”屌絲”路線.
在這台三駕馬車中, 小米手機從來都只是從馬(Side Horses), 沒有成為主力過.
小米系統的滲透
雷軍曾經說過,小米的鐵人三項是軟件,硬件與互聯網服務,而這三項裡最有價值(增長潛力,用戶黏性)的其實還是互聯網服務——說白了,就是內容.不管是 MIUI還是小米手機,最高目的都是將用戶導向小米的互聯網服務(硬件+軟件+服務比軟件+服務賺錢).
而小米系統就是那個能夠以最低的成本普及小米的互聯網服務的選擇.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地方:在互聯網服務能夠直接帶來收益的付費項目——主題,應用,音樂,書:這些服務都有著由其它傳統同類網站已經培養多時,有消費習慣的用戶,尤其是電子書和主題.而這些用戶有消費在線內容的需求、習慣和經歷——中,他們的用戶往往都是高端用戶——只有高端用戶才能更好的意識到內容的價值,並願意為內容付費.通常情況下,我們很難在低端用戶的低端手機上看到付費內容.而如前文鋪墊, 可以發現, MIUI的中高端用戶其實是在不斷流失的.現今三星等國際大廠及其他國產廠商的ROM/UI逐漸進步,有的廠商甚至搞出了不輸於MIUI的體驗和優化,而手機硬件的不斷發展和Android 4.1+的普及也使得新款中高端手機能夠輕鬆推動這些ROM/ UI,因為優化帶來的刷機動力逐漸消失,即MIUI的最有力傳播途徑(刷機動力)已經消失;而小米手機又主打中低端,對高端用戶構不成吸引力.那麼小米應該依靠什麼來重新打入中高端用戶這麼一片市場?
重點依然是MIUI.如果能讓MIUI更方便的滲透到中高端用戶中,小米互聯網服務的用戶就會隨之增多. 在此之前, 小米曾經有一次不甚成功的嘗試,那就是小米桌面+百變鎖屏(賣主題).這次嘗試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分離核心應用以便推廣,實質為簡化版的MIUI.而這個思路,是正確的思路.
觀察小米系統的安裝包,你會發現他的文件名 是“ MiuiLite “,而安裝之後顯示的英文名則是” MIUI Express “.這兩個名字很好的概括了小米系統的性質,那就是精簡版的MIUI,一個即裝即用的MIUI.這個MIUI比ROM本體小很多,在一個應用裡直接集成了大部分系統核心應用.而小米系統作為一個Android應用,適配不同機型的成本要遠遠低於MIUI ROM.以應用的形式出現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那些刷機困難/無法刷機的行貨手機也瞬間從NPC變成了可攻略對象,瞬間又擴展了一批可能用戶.而官網上得知,首批推薦機型為HTC One, Samsung Galaxy Note III, Sony Xperia Z Ultra,都是高端大屏手機,而小米系統雖然相對固件而言體積較小,但是這畢竟是在系統之上運行的一整套軟件,對內存和處理器的要求都很高,而且有大量服務常駐後台.能符合流暢運行小米系統條件的設備以及上文提到的國行/中國運營商定製手機的用戶,消費能力不會低.可以看出小米從”發燒友”向真正準高端用戶進攻的嘗試.由此,小米系統的高端路線可見一斑.
這一次, 小米重新祭出了改善體驗的大招. 在早先的造勢宣傳中, 不斷強調系統應用體驗的重要性, 主打宣傳對桌面(主題), 撥號/聯繫人, 短信和雲服務這些一部手機基礎功能的改善. 這一瞬間, 小米似乎又回到了MIUI 剛剛起步時的原點—— 重視本土化、 人性化的操作, 優秀的設計(是不是優秀這個可以再議), 重新把目標瞄向了對內容有消費能力與意願的中高端用戶, 和(也許和前面重合度很高的) 不願意/懶得/不會刷機的普通用戶, 更好的傳播MIUI 與小米服務. 而MIUI 和小米系統的用戶都是小米生態系統(商店應用/主題, 音樂, 視頻內容, 書等小米系內容) 內的一員.
接過了來自由於受競爭者和用戶需求減弱衝擊而動力疲軟的MIUI的接力棒,小米系統正式成為小米移動三駕馬車的主馬.儘管小米手機被國內傳統廠商借鑒模式並在渠道和宣傳上打壓而且一時無法擺脫低端印象,但是小米系統在準高端用戶領域做出了積極的嘗試.由此,小米通過小米系統, MIUI和小米手機這台三駕馬車, 進一步擴展了自身互聯網服務的受眾群體, 高低搭配遠近結合, 完成了小米移動的中盤佈局,堪稱完美的妙著.

|